实际上,以原始的思维方式来看,太阳肯定不止一个。最简单的道理是:昨日从西边落下的太阳,今天从东方升起,这两个位置不同的现象,古人如何能认定是同一个太阳呢?
问题是,每天出现的太阳在各方面表现得极其一致,看起来似乎就是同一个太阳,而不像每天都有一个新的太阳升起。
对于懵懂的古人来说,这无疑是个无法轻易解决的谜团,足以让他们感到恐慌和疑惑。于是他们创造出神话,比如认为神人生出了太阳,或者受十进制思想影响,最终形成了“羲和生十日”的传说。这样既可以解释太阳为何东升西落,也能解释为何各个太阳的形象都非常相似。基于这种观念,中国发展出了十天干的传统。
随着古人对天文的理解逐渐加深,他们终于意识到太阳其实只有一个。于是便用“后羿射日”的故事,象征性地完成了这一天文认识上的飞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古人确认只有一个太阳后,必然开始探究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,这也催生了朴素的宇宙观。尽管人们最初的宇宙观如今已无从考究,但商末周初形成的“盖天说”认为北极是如盖笠状的天穹中心,日月星辰围绕此中心不停旋转,这就解释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。因此,古代中国天文认知的每一次突破,往往伴随着新的问题和理论。相比之下,古希腊虽然论证了地球是圆的,却未考虑另一边的人会不会掉下去,这一点令人感到有趣。
日晕,又称圆虹,是一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。由于冰晶折射或反射,太阳周围常出现一圈或多圈彩色且均匀的光环,宛如多个太阳同时出现。
幻日同样是大气光学现象,由片状冰晶折射形成,会在太阳周边产生大小不一的光环,给人好像天空中有多个太阳的错觉。
对于现代人来说,幻日和日晕都能用科学原理解释,是普通且短暂的大气现象,但古代先民却无力解释这种奇观。
日晕和幻日现象长期存在,古人因此很难认同天上只有一个太阳。或许在帝尧时期,曾出现过“十日并出”的极端自然现象,被历代记录为“太阳最多同时出现”的罕见事件,于是古人据此推断天上有十个太阳。
关于后羿射日的传说,可以有两种理解:
第一,中国古早便形成“敬天法祖”的思想,帝尧不可能不敬天去射日。商朝武乙射天被司马迁批评为“无道”,因此“后羿射日”更多是天文认识上的隐喻,反映了从“天有十日”向“只有一日”认知转变的过程。
第二,“十日并出”后引发大旱,草木焦枯,百姓惊恐不安。为安抚民心、巩固统治,帝尧编造了“射日神话”。由于日晕和幻日现象在同一区域并不常见,而“十日并出”极为罕见,帝尧的说法因而得以蒙混过关。
不过,相较于第二种解释,第一种解释更具可信度。
综上所述,古人起初并不清楚“只有一日”,反而因种种难以解释的现象而认为“天上多日”,至于具体有多少太阳,可能因十进制思维和日晕幻日现象影响,逐渐定格为“十日”。最终随着天文知识的不断进步,人们认识到只有一个太阳,便出现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,成为古代天文思想演变的象征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